2003年11月21~24日,北京西郊賓館
大會主題:先進的材料熱處理——更精、更省、更凈
主辦單位: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學會
支持單位:中國機械工程學會;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及產(chǎn)業(yè)化司;中國機械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;
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(lián)合會(IFHTSE);北京機電研究所
四年一次的全國熱處理大會是我國熱處理領域目前最大、也是最重要的行業(yè)活動。大會將總結(jié)和交流四年來我國熱處理科研和生產(chǎn)所取得的成果和經(jīng)驗,同時肩負著引導熱處理科技與行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的重要使命,在我國熱處理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。
這次大會是邁入新的世紀和我國加入WTO后的第一次全國大會,同時適逢全國熱處理學會成立40周年。大會將圍繞“先進的材料熱處理——更精、更省、更凈”這一主題邀請著名的專家學者和行業(yè)的廣大同仁展開廣泛的研討,制定二十一世紀我國先進熱處理技術發(fā)展戰(zhàn)略和實施措施,共謀行業(yè)發(fā)展大計。并舉行盛大活動喜迎學會成立40周年。
我們相信,在行業(yè)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(zhàn)的關鍵時刻,在我們幾代行業(yè)同仁為之奉獻的學會進入不惑之年的重要時刻,第八次全國熱處理大會的召開無疑將在學會以及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。
本次大會將與第四屆國際淬火與畸變控制會議大會(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enching and Control of Distortion)同期同地舉行。
組織機構(gòu)
大會主席:雷廷權(quán)熱處理學會理事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 | |
顧問委員會: | |
陸燕蓀中國機械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常務副會長、原機械部副部長 徐祖耀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涂銘旌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四川大學教授 崔崑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徐濱士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 陳蘊博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北京機電研究所研究員 | 鐘群鵬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孫大涌中國熱處理行業(yè)協(xié)會理事長、中國科協(xié)前副主席 朱森第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、原機械部總工程師 宋天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李健熱處理學會榮譽理事長、國家科技部高新司司長 李新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 |
組織委員會:主任:武兵書 副主任:張冠軍李儒冠 | |
學術委員會:主任:樊東黎 副主任:潘健生呂反修周敬恩 |
第八次全國熱處理大會日程(含第四屆淬火與畸變控制國際會議)
時間 | 上午 | 下午 | 晚上 |
21日 | **會議代表和理事報到 | **會議代表報到 **六屆常務理事會議(1:00~3:00) **六屆全體理事會議(3:00~6:00) | |
22日 | **大會開幕式(9:00~10:30) 開幕詞、領導及來賓講話、頒發(fā)熱處理學會周志宏獎、表彰熱處理學會先進工作者 **大會主題報告(10:40~12:00) 李 ?。何覈咝录夹g及其產(chǎn)業(yè)的發(fā)展 樊東黎:先進熱處理技術的發(fā)展與展望 | **大會報告(2:00~6:00) 徐祖耀:馬氏體相變研究的進展 雷廷權(quán):ZrO2中t-m相變動力學過程研究與m相形貌動態(tài)連續(xù)觀察 崔崑:模具材料熱處理與表面改性 陳蘊博:超細化處理技術在鋼鐵材料中的應用 潘健生:熱處理信息化若干問題的思考 盧 柯:金屬材料表面納米化過程與晶粒細化機制 劉家浚:硫化物固體潤滑涂層研究的新進展 **國際會議報到 | |
23日 | **國際會議開幕式(8:30~9:00) (兩會全體代表參加) **國際會議大會報告(9:00~12:00) **專家技術咨詢(9:10~11:30) | ** 大會報告(1:30~3:30) 陳國民:對我國齒輪感應淬火技術的評述 羅德福:QPQ技術的現(xiàn)狀與展望 蔣百靈:輕合金微弧氧化處理的研究現(xiàn)狀與應用前景 邵光杰:汽車用鋁合金材料及熱處理進展 劉江龍:材料熱處理與環(huán)境 **大會信息發(fā)布(3:30~5:40) **國際會議大會報告(1:30~3:10) **國際會議分組報告(3:20~5:40) | **七屆一次理事會議 (6:30~8:00) |
24日 | ** 國際會議分組報告(8:00~12:00) **大會分組報告(8:00~12:00) | ** 國際會議分組報告(1:30~5:30) **大會分組報告(1:30~5:30) | ** 大會宴會 (6:30~8:30) |
25日 | 參觀第9屆國際熱處理展覽會(北京國際會議中心) |
專題講座
1. 淬火技術的進展 (美國好富頓國際公司Dr.Scott Mackenzie);
2. 轉(zhuǎn)底式分區(qū)滲碳爐--氣體滲碳和表面硬化設備的創(chuàng)新設計
(德國LOI熱工工程有限公司Dr. Fredhelm Kuehn, Mr. Salim Afraz);
3. 熱處理技術及裝備新進展 (易普森集團公司技術總裁 Dr. Bernd Edenhofer);
4. 天然氣氣氛制備技術及其應用 (普萊克斯(中國)投資有限公司曲延森工程師)
有參與者請于10月31前與學會秘書處聯(lián)系,信息發(fā)布收費標準:1000元/10分鐘,專題技術報告:3500元/小時。